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

彙整與回答問題

8/31主要任務
進展與困難
問題釐清
記錄如下
9/1主要任務
目標
流程
確認與修改段落








Q1-3之前問題 :


Q1.一般MDC因為由群體結果算出來,以研究應用為主,寫"深具臨床意義"恰當嗎?
A:
MDC = 1.96 × SEM × 2  [ SEM=SD × (1-ICC)] 算出來之MDC即為MDC individual,此MDC individual 可做為判斷個別病人是否達到真實改變之閾值,因此臨床人員可以藉此判斷治療是否讓病人獲得有意義之進步。MDC group則用於群體之比較,MDC group=MDC individual/n,以整個群體來看時,兩次評估結果差異需超過MDC group,才代表此族群具有意義之改變,一個族群平均改變量超過MDC無法保證所有族群的病人的改變都有意義,然而因為MDC group值太小,多不被在意。研究者也可以藉由看族群中超過MDC individual的個案比例來看出研究樣本中達真實改變之個案比例,以將研究結果與臨床結合,提升研究結果之應用性。上述使用SEM估計MDC的方法稱為distributional method,另外尚有anchor-based method,目前估算MDC以採用兩種方式並行最為推薦。

Lee P, Liu CH, Fan CW, Lu CP, Lu WS, Hsieh CL. The test-retest reliability and the minimal detectable change of the purdue pegboard test in schizophrenia. J. Formos. Med. Assoc. 2013;112:332-337

Nasrallah H, Morosini P, Gagnon DD. Reliability, validity and ability to detect change of the 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schizophrenia. Psychiatry research. 2008;161:213-224


Q2.隨機測量誤差如果是隨機、偶然發生的,那麼就非由工具本身造成的影響?

A: 非由工具本身造成的影響,但隨機誤差影響評估工具之信度。


隨機誤差:實驗的基本方法,總是希望控制所有影響的變因,且一次只讓一種變因發生變化。為了實驗簡便,往往忽略對實驗影響較微小的因素,但實際操作時,不見得盡如人意。這些不易控制(有時候無法控制)的小變因,便會使測量值產生隨機分佈的誤差。
  

系統誤差:直接測量的物理量,可能的系統誤差來源為:測量工具本身所顯示的刻度,因為校正時疏忽,造成不正確。因為環境的因素(例如溫度、壓力等),使得刻度的數值產生變化。 人為不正確的操作或使用錯誤的觀測方法。非直接測量的物理量:有可能因為實驗設計錯誤,或實驗設計不滿足理論原理的要求,這種情況也會造成系統誤差,不過這種情況常被很多人忽略。通常系統誤差會使得所有測量值,都有過高或過低的偏差,且偏差量大致相同,不含機率分佈的因素。


http://www.phy.ntnu.edu.tw/demolab/html.php?html=Notes/dataProcess



 Q3. SEM影響MDCSEM是否會依情境變動

A: SEM=SD × (1-ICC) 病人測量分數的標準差有變動SEM也會變動。

    測量標準誤SEM是用來解釋一個人測驗分數之信度的方法,假如在標準情境下,對同一受試者使用同一種測驗或其複本測驗,重複測量很多次,由於機會誤差的影響,則每次所得到的分數會不同,但仍會形成常態分配,而這些測量誤差分配的標準差,即測量標準誤。信度越高,測量標準誤就越小;信度越低,測量標準誤就越大。因為不可能對同一受試者重複測量相當多次,所以可用統計方法,直接由測驗的信度來計算測量標準誤。

http://terms.naer.edu.tw/detail/1311403/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<new question unsolved>
Q4.由一群病人結果算出之MDC,可以應用在任何人上來判斷是否有真實改變

1 則留言:

  1. Q1~Q3 仍有諸多問題,請先詳讀我寫的教科書章節,找高手切磋,再 highlight 修改的地方

    回覆刪除